发表时间:2018/07/31 09:36:54 来源:原创 作者:王王 浏览次数:3351
厦门漆线雕发源于福建泉州,说是厦门漆线雕其实是泉州的。不管是哪里,是闽南地区的那就对了。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妆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漆线雕完整地保留闽南民间艺术特色,它所表现的五彩杂陈,金银交错的典型美凸显中华民族特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很大的潜力。
厦门漆线雕-一帆丰顺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对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漆线雕线雕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因而这道工序成了它的工艺名称,逐渐成了它的产品名。漆线雕:用陈年的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过反复舂打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称为“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原料就地取材,工序繁难。
漆线雕的“漆线”工艺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其精细之处毫厘必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可以说“手工”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也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
厦门漆线雕-太平有象
漆线雕的发展历史
漆线雕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宋元时期就有用堆漆和沥粉雕手法来装饰神像。至明代,还有少量应用堆漆的表现手法,明代早期,使用精细的漆线做装饰还不多见。直到明中晚期,漆线雕工艺逐渐形成,并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漆线雕主要还是以平面局部造型为主。 由明末至清初,漆线雕的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制作基本形成规模,并广泛应用于佛神像衣饰中。漆线雕在原来平面局部造型的基础上扩展为全身的装饰,并采用漆线及堆漆并用的手法,从而达到浅浮雕的效果。
清朝中期,漆线雕艺术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其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宽,工艺几近登峰造极,技法更为纯熟,粗细线条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并开始采用漆线堆叠的立体手法。加之贴金、配彩,使之达到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清朝末年,随着朝庭腐败,外敌入侵,社会动荡,漆线雕工艺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工艺水平还是漆线质量都不能与明末清初相提并论。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战事频发,漆线雕艺人朝不保夕,漆线雕水平更为低落,好的作品不多。
漆线雕历经磨难、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提倡破除迷信,已没有漆线雕神像作品生产了。但党和政府仍然对工艺美术行业的保护,恢复给予很大的关怀和扶植,明确提出“保护、发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方针。并鼓励艺人创作产品生产出口。因此,蔡氏于1951年重操祖业,以个体经营的方式生产佛像,销往东南亚地区,漆线雕得到新的发展。1954年,厦门成立三个生产合作小组,后转为雕塑生产合作社,社员大部分是同安、马巷、晋江以及龙溪的民间装佛艺人。他们互相交流技艺,风格程式逐渐一致。由于出口的需要,厦门漆线雕老艺人创作了少量表现历史人物的作品。
近年来,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需求,厦门不少原有从事漆线雕的艺人纷纷自立门户,造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并通过厦门口岸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深受中外客商的欢迎。
厦门漆线雕购买地址:http://www.lipinchina.cn/669/shop460.html